说这话的,是广东南海大沥的一位铝材企业老板。2003年3月,大沥被认定为“中国铝材第一镇”。官方统计显示,南海有色金属加工公司400多家,其中铝材生产企业就有15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占据全国建筑类铝型材市场占有率的四成,广东市场的六成,产品涵盖了建筑铝材、工业铝材、装饰铝材等各个方面。
从广州进入南海大沥的路不止一条,但无论你从哪条路进入,都会发现,路两边密集地分布着很多家铝材加工厂。这些工厂大多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从表面上,我们还看不出,整肃令给这个中国最出名的铝材基地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出[2004]1791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项目清理有关意见的通知》。相比对水泥行业“有保有压”的提法,1791号文件对电解铝行业的调控措施异常简略鲜明,全部语句加起来没超过300个字。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于不符合铝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和未经国家审批的电解铝和氧化铝项目,要坚决停止建设。”
大沥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大沥去年铝型材加工量在40万吨左右,铝的使用量在50万到60万吨,本地流通的铝材则超过100万吨,108家铝型材企业创造了大沥工业总产值的60%到65%,是当地真正的支柱型产业。
在大沥,我们找到了当地一家比较有实力的铝型材企业。说起上游产品,老板用四个字来概括;什么都涨。与原油有关的原材料涨价甚至超过了原油的涨幅,而部分与原油没关系的化工材料也涨价了。除了锡价上涨了100%外,锂、硫酸、硝酸这些材料的涨幅都很大,而用电、产品运输等等都比以往更紧张了。他说,整体看来,每吨铝材的成本上涨了700元左右,而成品价格的上涨则只是成本涨幅的三成到五成,其它的成本压力必须由企业消化,这导致他的企业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减少了三成以上。
铝锭的价格是涨了,但是“它与国际价格一致,大家都一样”,大沥负责人告诉我们,大沥铝材的原材料有70%来自国内,30%来自国外,而大沥的企业家们又普遍参与了国际铝锭的期货交易,这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来自铝锭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因此电解铝行业受到宏观调控的压力并没有十分直接地作用于南海的铝材企业。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大家都认为铝材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要重质而非重量,而这也是化解成本压力的措施之一。当中最重要的,是扩大附加值更高的工业铝材的市场,并加大铝材出口量。近3年来,大沥的铝材出口以每年4%到5%的速度增长,出口占到了生产总量的20%。
在南海,推动铝材行业走向精细化发展的努力处处可见。2002年9月,南海在大沥创建了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了广东省铝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南海检测中心,2004年1月又成立了南海铝材行业协会;同月,南海正式出台了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南海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目前,我国在铝型材国际互认质量检验领域首次与欧盟合作的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南海正积极争取成为首批国内检测点之一。
大沥的这位企业家提醒我们,电解铝行业的确存在过热现象,过热的原因表面看是铝材企业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电解铝,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全国开工建设的房地产项目消化不了那么多铝材——因为几乎绝大部分铝材都是为房产配套的。
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受访的这家企业明年将产能扩大20%到30%的打算已经搁浅。他告诉我们,那些原本要扩产的企业都在重新评估扩产的风险,即便扩产,扩产的幅度“绝不会超过10%”,所有的铝材企业家们都在关心下一步怎么走。
上一篇:2023我国(重庆)门窗博览会